記者陳月芹看房客摩肩接踵的視頻,蓋滿“售罄”印戳的銷控表,“累并快樂著”的文字配上售樓處定位……這是今年2、3月份的房地產從業者的朋友圈。
“樓市回暖”小作文里的有些細節,更直白地拉扯著購房者的心理:之前打折的樓盤最近取消了3個點的折扣;2022年看房是商務車接送至樣板房,現在改成了中巴車,還等了三趟。
在這個難得的樓市之春,房地產營銷表達能力被完全發揮了,他們目的很簡單,就是告訴潛在客戶:市場回暖了。
【資料圖】
真的嗎?不同處境的人,感受不盡相同。
一家廣東千億房企高管的預判具有一定代表性,他認為二、三季度樓市會迎來小陽春,但第四季度大概率會下行,因此公司推行搶收戰略,口號是“能吃飽一定要吃撐,能吃好就盡量吃飽”,在第三季度前把全國全年85%的貨全部供出來。
對房企來說,搶收戰已經打響,但對地方政府以及房地產主管部門來說,樓市調控政策的博弈仍然劇烈。
春意漸濃
3月3日,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,近期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性有所上升。
中信建投(601066)研報顯示,TOP20、TOP50、TOP100房企的2月銷售同比增速分別為134%、113%、98%。國企、央企引領回暖行情。
龍湖用一組數據展示春來了:北京在售的多個項目2月到訪量環比提升50%-90%不等,“置業顧問經常接待至凌晨才收工,同一套房有多個客戶搶購”;成都市場一改此前的冷清,2月銷售環比提升150%。
一位頭部房企營銷高管解釋,2月銷售數據向好是意料之內。客觀上因為春節假期在2月份,疊加過去積壓的需求釋放、房貸利率下調等政策利好影響,客戶來訪量明顯上漲。
“市場是真的有好轉趨勢。”這位頭部房企營銷高管表示,主要側重在到訪量明顯增加,但成交量比較滯后。
此外,回暖呈點狀分布,集中在北上廣深、長三角個別城市,如杭州、南京、蘇州、寧波以及成都、合肥。“其實是原本就不差的幾個一二線城市不錯,而武漢、重慶、昆明、鄭州等城市‘體感’依然很寒。”這位房企高管說。
不同房企的布局、產品、營銷打法不同,可能導致其感知的回暖有偏差。
前述廣東千億房企有較大體量的文旅項目,其中海南區域歷年春節前后都是旺季,今年尤為特殊,疫情積壓了幾個月的需求從去年12月下旬伴隨著旅游市場走俏就開始復蘇。而常規住宅產品銷售到正月初六開始上揚。
心理戰打響
基于多數購房人買漲不買跌的心理,房地產營銷人員通過渲染市場熱度吸引觀望的客戶到訪、成交的戰術。
前述頭部房企營銷高管解釋,個別項目回暖和推動成交制造焦慮的動作相輔相成。
一位30強房企滬蘇區域營銷總監負責檢索各類樓市相關的利好政策,給置業顧問準備營銷說辭,例如2月份熱傳的“疫情三年,漲回來只用了一周”,實際上是帶看量、成交量有所上漲,而不是成交價格。
2月下旬,一張蓋有保利置業江蘇公司印章的紅頭文件廣為流傳,要求蘇州公司各項目收回3%房價優惠。此外,保利、萬科、中海、美的、華發等20余家房企在佛山的項目紛紛喊話要全線調價,上漲幅度在2%-5%不等。百強閩系房企力高集團內部也在全面要求提價,尤其是華東、華南銷售回暖較明顯區域。
獲取的一份頭部民營房企西南區域價格分析表顯示,云南部分項目從3月開始,根據市場回暖情況,逐步上調價格,涉及洋房、公寓、商鋪等。
不同地方的政府官員都向表示,中介、媒體尤其是自媒體,是調控樓市情緒的利器,快速高效,試錯成本還低。
記者還了解到,部分城市相關措施會通過體制內人員及其親朋好友圈吹風試水,是“樸素的政策工具”。
一線城市考量
獲悉,部分一線城市曾多次向主管部門上報放松調控政策的方案,最終未果。
2月中旬,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政府主官,到北京參加閉門會,在房地產調控問題上得到的回復是:“保持定力”。
一位知情人士說,這意味著目前一線城市的首套首付比例、限購門檻不能下降,二套房認房不認貸暫時不能取消。
2月至今,各地開始主抓經濟發展。上述人士和多家房企負責人座談,收到了適當降低預售條件、調整預售資金監管比例、放松限購等建議訴求。同時,部分區縣部門直言去化壓力很大,土地連國企央企都很少出手了。
“很多二線城市房貸利率可浮動下調,限購門檻一降再降,而一線城市絲毫不動,這導致有些央企反映,要主動砍掉在一線城市的新增拿地額度。”上述人士說。
某一線城市土地系統人士認為:一線城市需要有更高的站位,市場不愁,因此調控松綁優先級考量的不是“資金”,而是“準入資格”,只要稍微放寬一點限購門檻或拿地規則,會迅速火起來。
當然,一線城市還需要考慮周邊地區去化壓力,先放一線城市,其他較低能級城市的客流可能會被一線虹吸。
多名官員認為,各地走出2008年、2014年下行周期的經驗表明,拉動經濟發展,肯定要幾個頭部城市來帶動,一線城市示范作用最為突出。
一位省級政府官員也曾多次向上級部門建議,優化微調一線城市的調控政策,或者提前研究儲備一些復蘇政策。比如著力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,認房認貸使得改善客群想在一二線城市置換成本太高。
部分一線城市的區域已經行動,例如北京通州、上海五大新城、廣州番禺等通過落實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,降低落戶門檻,吸引新市民購房。
2月中旬,一則北京“房山區將試點認房不認貸”的消息被房山區房屋交易中心回應消息不屬實。一位接近房山區住建部門的人士透露,“目前沒有落實”,仍在醞釀、推進。
能否持續
相比與房企注重打消購房者者顧慮,東部沿海城市的一位主管官員更關心這輪樓市復蘇能否持續。
這位政府人士看重3個指標:總價200萬元以下的二手房掛牌和成交情況、低總價法拍房成交價和競拍熱度、新房搖號中簽率。例如,今年春節前總價較低的法拍房8-8.5折成交,節后9折成交,表明信心有所恢復。
他認為有個信號值得關注,即總價200萬元以下的二手房掛牌量大漲,但成交漲幅不明顯,“出貨有問題”。
一個城市的人口、樓市政策須和產業動態緊密結合。2月以來,該人士從企業春季招聘數量、應屆高校畢業生薪資水平等數據中發現,中高薪崗位供給少了,而流入人口的購買力不足,直接體現在剛需一二手房成交量有所下降。
他認為,當前內需不振、外貿被砍單,對其所在城市的影響巨大,需要5-10年才能恢復。此時,哪些人還能果斷出手買房呢?
“只有等到更多民企有錢進入土拍市場、拿了地,才是市場真正回暖。”目前,北京、杭州、蘇州等城市土拍市場表露出火熱跡象,但1-2月,全國房企拿地排行十強名單上,華潤置地、越秀地產、建發等國企央企占據7席,民企拿地意愿依舊低迷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