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樂居財經鄧鑫妮
(資料圖)
一年后,世茂服務(00873.HK)的債券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撤離了,而它也終于卸下31.1億港元的債券。
2022年10月31日,世茂服務發布公告稱,已贖回2022年到期的31.1億港元2.25%有擔保可轉換債券。
贖回后,世茂服務不再背有任何債券。
世茂服務按時贖回的行為博得部分好感,截至11月1日收盤報1.32港元/股,當日漲幅4.76%。
這是世茂服務去年發行的一筆債券,今年8月曾因停牌觸發提前贖回要約,最終成功化解。
相比去年在資本市場吞下幾百億的融資金額,今年的物管股明顯低調了很多。除去上市募資的方式,還沒有物企額外配股。
募資的原因不外乎用于業務拓展和日常運營等,然而透支信心募資后,換來的規模或者資金,并不能撐起公司市值。
或者說,在地產母公司可能爆雷的緊箍咒之下,物企很難通過自身實力增強來抵擋行業估值的下跌。
48.2億募資凈額尚未啟封
“世茂服務贖回債券,在一定程度上是給了市場信心的。”
世茂服務是為數不多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的物企,發行至今,外界有唱衰的聲音,然而期限一到,世茂服務就用實際行動表態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世茂服務并非一口氣贖回31.1億港元債券,早在8月份就已經贖回13.995億港元,占比45%。
8月初,世茂服務因此前連續超過30個交易日停止買賣,觸發了債券持有人要求提前贖回的權利。
8月18日,世茂服務按比例贖回并注銷13.995億港元債券,隨后只剩下17.105億港元債券存續。該部分存續債券,也已在這次全部贖回。
去年10月,世茂服務大舉配售新股和發行債券募資超48億港元的行為成為其上市以來的融資高潮,其表示,“擬將所得款項凈額用于潛在并購、業務擴張、一般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。”
不過世茂服務并不打算過早動用這筆資金,按計劃,這筆資金將在2023年啟封。
截至今年中期,該筆募資凈額共計48.2億港元悉數存在賬上。期內,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70.47億元。
雖然暫未動用去年10月份那次的募資金額,但上市募資還有余糧,并不妨礙世茂服務外拓規模。
2022年上半年,世茂服務并購并表公司有5家,股權并購比例為50%-100%不等,總計約4.97億元。
中期財報顯示,世茂服務收入約為42.66億元,同比增長12.9%;物業管理服務的在管建筑面積達2.56億平方米,較2021年同期增長46.2%;合約建筑面積約為3.33億平方米,同比增長約39.3%。
被擠壓的物管股市值
本以為是開端,沒想到已經是絕唱。物企一年融資超300億的盛況,或許再難看到。
時間的車輪碾過物管股,市值像是一根不斷擠壓的彈簧,不過眼下還不知道觸底反彈的“底”在哪里。
與市值變化同頻的是物企的融資情況。據樂居財經《物業K線》統計,除上市募資外,2021年共有9家物企通過配售股份和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,融資總額超過340億港元。而到了2022年,配股和發債募資為“0”。
換個角度來看,物企融資實際是在預支資本市場的信心,但是當不信任的種子已經種下,融資反而會成為警報器。
發行債券并非物企常用的融資方式,過去一年僅有碧桂園服務和世茂服務使用過。
去年5月,碧桂園服務發行了50.38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,加上同期的配售股份,募資總額接近155億港元。
5月31日,碧桂園服務公告稱,已將足夠資金存入受托人指定的銀行賬戶,用作全額贖回6月1日到期的50.38億港元零息無抵押有擔保可換股債券。
碧桂園服務表示,到期贖回可換債券不會對財務狀況產生任何重大影響,完成贖回后,可換股債券將被注銷,并從新加坡交易所除名。
因為融資的事情,碧桂園服務前后召開了兩次電話會議。今年7月份的會議上,管理層表示不存在對兄弟公司的擔保,并承諾截至年底不會計劃配售。
而在此之前的7月15日-7月21日,碧桂園服務連續多個交易日回購股份,累計購回164.7萬股,花費約3700萬港元。
然而與碧桂園服務龐大的市值對比,回購的數量并不足以拉住下跌的趨勢,期內其股價仍下跌了16.77%。
截至目前,碧桂園服務總市值228億元,排在上市物企第四位。
作為曾經的市值龍頭,碧桂園服務的經歷很能說明物管股的困境。眼下,收并購拓規模、回購股份、高管增持都是提振市場信心的方法,但是地產母公司企穩,或許才是回彈的那一刻。